“种子选手”不断自我突破 带动深圳集群创新能力提升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兰旻):提起深圳的知名企业,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便浮现在人们眼前:华为、大疆、华大基因……近年来,在深圳打造“创新之都”的过程中,这些各自行业的领军企业不仅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自身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种子选手”,也为深圳不断积聚着创新能量。在“种子选手”的带动下,深圳的集群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朝着“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创客之城”、“创投之城”稳步迈进。
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一架精灵3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了长达20分钟的空中巡视飞行。5年前,或许很多人对于大疆创新还是一无所知,然而眼下,这家专注于民用无人机研发的公司已经红遍世界、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成为该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军者。一个成立仅仅10年、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企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案很简单:创新。
2006年,痴迷于无人机的汪滔带着他的设计项目在深圳创立了大疆,10年来,专注技术研发和产品,是他从始至终坚持的理念。
汪滔说:“大疆一直是比较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做靠谱、做出优秀的产品来打动世界的这么一个公司。”
做好产品,是制造业者的天职,在无人机这一充满高技术元素的领域,创新就是好产品的灵魂。大疆副总裁邵健伙称,技术创新来源于思维方式的创新,“我们在寻求一些技术的突破,这些技术的突破会让创新力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也转化为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如果要看大疆是如何创新的其实就是我如何在发明、在研究我们的技术,我们在推动技术的革新,和更多领域的突破,所以说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如果说创新造就了大疆这样一匹科技企业界的黑马,那么对于华大基因来说,技术创新早已成为企业成长至今的内生动力。华大基因2007年落户深圳,不久就代表中国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百分之一测序计划。近年来,华大基因先后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平台、国内首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并在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实现了多项创新发展。作为新生代企业,华大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基因,特别是在人才创新方面。华大基因执行总裁尹烨说,只有走出自己的人才道路,才能紧握新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个领域其实是非常非常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还是要再学,在自己的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上走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下,华大不乏20多岁的首席科学家,员工平均年龄26岁,一大批高端人才成为这艘基因航母的主动力。
今年3月,华大基因成立农业集团,新集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基因资源潜力,将前沿科学技术运用于资源保存、农业育种、种植与养殖、生态农业与健康食品等领域。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梅永红表示,华大多年来的科技创新积累,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关键,“由众多新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要素、人才要素、资本要素构成下的现代农业体系,再加上华大基因这些年在科学领域的积累,我们可以来做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
目前,华大基因每年产出的基因测序数据占全球约60%,全球与农业相关发表的植物、动物基因文章,华大贡献率占70%以上,全球各基因组中心排名第三位,分支机构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领军企业通过创新实现自我突破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集群创新能力。在深圳市龙岗区,坐落着中国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巨头华为集团。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其中终端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在距华为工业区2公里远的天安云谷产业园,有20余家围绕华为终端业务的配套企业。产业园经理杨毅介绍说,得益于华为的快速发展,园区涉及通信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企业不断增多,为此,园区将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杨毅说:“我们打造了一个智慧园区的服务平台,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尤其创业型企业我们要帮它引入投资者,帮它引入一些关键的产学研的对接;对于更多的一些已经发展的企业,我们希望它聚焦于它的研发、以及市场的主要的关注环节。对于一些政务代办、包括企业的一些采购、包括人才的招聘等等我们都希望它通过园区的平台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站在我们角度就是提供一个敏捷响应,使得企业更好地聚焦于它的主要的营业环节,促进整个创新转型升级在一个低成本的水平上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