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志愿者:希望国家尽早出台长城修复的“营造法式”
辽宁野长城被抹平 700年国宝面目全非 (网页截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辽宁省绥中县小河明长城修复之糙,遭网友和长城爱好者吐嘈后,立刻成了社会、媒体和长城圈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关注长城保护的志愿者,老陪也收到了众多关心长城保护的朋友转来的微信,他说这表明大家都非常关注我们的长城。
老陪也是中国长城学会的会员,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热心长城的保护,组织和参与了很多相关活动,并撰写文章呼吁保存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说,很多网友和长城爱好者对该段长城遭如此修复长城的行为表示严重了不理解,甚至愤慨纷纷发表意见和看法。有长城文化学者感言 :现在己经不是保护长城,而是保卫长城的问题了,长城己到空前危险的时刻。“这不是危言耸听。”
图为明初修建的河北省怀来县大营盘“样边”长城,由于异常坚固,成为明长城样板工程,固称“样边” 摄影:老陪
按照辽宁绥中当地文管所的说法,此次事件最初被吐槽,是网友对长城修缮的认知度和审美水平“远不及”有关部门所致。老陪说,姑且不论其材料、工艺和工程质量,单从外观来看,该段长城原貌已发生巨大改变,和原垛墙、步道等历史造型均相去甚远。“我走过不少各时期的长城,包括小河长城,也为如今此长城的‘造型’惊诧,而我认识的很多长城爱好者的长城知识水平相当的不低。”
老陪认为,长城的保护修缮初衷是好的。由于长期荒弃,大部分长城状态堪忧,亟待保护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国家近年不断加强、加大长城保护的力度,近年已投入18亿元巨资用于长城保护工程。各地的长城修复保护工程随即紧锣密鼓的展开,一段段残破的长城被抢修加固、修复重建。但除个别地段长城能按照历史原貌加固修复,保持原状外,大部分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很多长城段被翻新,成为“假古董”,工程质量差强人意,和原状比较大相径庭。这种以保护名义造成的破坏后果更严重,而这些长城保护工程基本出自文保部门之手,令人难以接受。
被老陪等业内人士公认为是修复保护完好的金山岭长城(网页截图)
他指出,长城修复需要大量经费,这些公共投资来源于纳税人,现在国家经济好了,能拿出如此巨资投入已非常不易,按说是好事,但却带来这样的结果令人非常痛心,这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待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这是巨大的浪费和对历史、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如此后果,主管部门难辞其咎。”
老陪说,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报告批准、工程拿到、资金到位,而是不是按照当初报批的标准要求实施,只有天知道,反正是按计划开工了,修完了,验收合格了,牌子立起来了就大功告成了,因为怎么都能通过验收。以至出现了类似小河明长城这样的特殊“形制”。不要说这是专业文物保护修缮队伍的水准,不要说局外人不懂业务,就是完全没历史文化知识的人都看不过眼。
明长城上显示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的铭文砖(老陪供图)
他告诉记者,针对目前此种在长城修缮中出现的问题,长城保护专家和社会早有微词,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其问题主要来自内部,由于缺乏统一的施工标准,或者随意改变施工状况,再加监管缺失,核查不到位,肯定会出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重视,要尽快提到议事日程,采取措施着手解决。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对长城修建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否则长城早已从我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老陪说,我们在长城随处可见的鼎建碑、施工碑、铭文砖就是很好的历史见证。今天我们修复长城,主要是为了延续长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即所谓的“原真性”,其他功能均应在其次。
老陪建议,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特点和样式的长城,制定不同的维修标准,不能都修成八达岭的样子。另外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管和问责体系,保证修缮计划完整实施。
老陪认为,针对目前长城保护修缮工程中出现的混乱状况,当务之急是从国家层面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长城修缮工程的工程标准和质量考核监管体系,并依法严格执行。对长城维修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输送、相互勾结等贪污腐败现象必须严肃稽查,依法惩治。
据悉,针对小河长城问题,国家文物局已明确表态,如该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决不护短,决不姑息纵容;如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将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老陪呼吁,国家尽快出台针对长城保护修缮的“营造法式”,希望能出现长城保护修缮的“新样边”工程。“长城,再不能这样‘保护’下去了。”他说。
据介绍,针对社会关注的长城保护维修中存在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等问题,2014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2015年组织专业机构进一步开展长城保护维修分类管理、标准规范制定等研究,2016年8月正式启动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将力争及早出台。同时,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大保护维修工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