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李舸 摄
“总理,我想发言!”3月9日上午,李克强在陕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周卫健代表举手大声说。
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原定议程之外的代表在总理鼓励下发了言,主持人因此提醒周卫健“注意时间”。李克强摆摆手说:“今天来就是想多听听大家发言,我少说几句没关系。”
周院士发言的主题,是建议集中多学科科学家攻克“我国北方雾霾的成因、发展趋势、环境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精准性,这真是说到我们科学家的心坎上了!”她兴奋地说,“我们就此专门给总理写过信。”
“信在这儿,我已经批示了。”李克强高高举起手中的信件说。
中新社 刘震 摄
周卫健介绍,现在针对空气污染和雾霾常态的研究虽然很多,但还没有针对“雾霾事件”的专门研究。我国北方的雾霾事件分布面积大、季节性鲜明,和伦敦、洛杉矶历史上的事件都不一样。而雾霾成分也是“复合型”的,成分非常复杂,并且60%-70%都是二次污染物。
“我们最近研究发现,在高湿度和高氨气的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会促进硫酸盐形成,从而加重雾霾。”周院士说,“这表明,除了燃煤、机动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控制华北平原氮肥的使用也非常重要。这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少PM2.5的形成。”
“你讲了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少有人提到的意见,就是影响雾霾形成的不仅有燃煤、机动车排放和扬尘,还有一个农业污染源的问题,像氮肥的过度使用。这个论断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吗?”李克强当即问道。
“我们在烟雾箱进行了模拟实验,证明氮肥释放的氨对雾霾的贡献率可达20%以上。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周卫健回答。
“这项成果应该高度重视!”李克强说,“这些年,我们为了治理雾霾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基本还是针对燃煤、汽车尾气和扬尘三方面,没有更多关注农业氮肥使用这一领域。确实,我们对雾霾的形成机理还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只有把机理研究透了,才能让治理雾霾的措施更加有效。”
中新社 刘震 摄
李克强说,我们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保障民生。这不仅需要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动生态建设与发展协调同步。
“现在大家已经‘吃得饱’了,更希望‘活得好’。这就要求不仅吃喝要有质量,同时呼吸也要有质量。”李克强说,“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几次讲过,如果有科研团队能够把雾霾的形成机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应对良策,我们愿意拿出总理预备费给予重奖!这是民生的当务之急啊。我们会不惜财力,一定要把这件事研究透!”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周卫健院士边点头边举起双手,向总理竖起两个大拇指。
“我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急切盼望根治雾霾,看到更多蓝天。这需要全社会拧成一股绳,打好蓝天保卫战!”李克强铿锵有力地说。(新京报特约记者 储思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