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赵春晓):3月9日是全国人大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现场采访的记者中有人曾经采访过“悬崖村”,于是提问了四川扶贫工作如何压实责任制、以及如何在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等问题,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代表回答说,“四川脱贫攻坚已经用尽了浑身解数,使出了洪荒之力。”
王东明代表首先感谢记者们对贫困地区的关心,他说,“悬崖村”的报道让他印象深刻。脱贫攻坚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又出征,所以四川省也非常重视,并且在扶贫任务重的地区签署了军令状。
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据王东明介绍,首先是贫困人口数量大,有750万之多;其次是分布范围广,涉及183个县市区;再有就是贫困程度深,在高原藏区、大小凉山,有很多个极贫村。贫困最突出的地方是藏区,这里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现有的状况, “这里是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虽然扶贫任务艰巨,但是四川省统一筹划、整体发力、频出组合拳,在脱贫的道路上也探索出自己的模式。
据王东明介绍,首先,四川调配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他指出,“我们特别设立了‘五个一机制’:每个贫困村有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名‘第一书记’、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驻村农技员,让许多的领导干部长期奋斗在第一线。”
从2015年开始,四川省整体发动各级领导干部带队下基层,地毯式全覆盖,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扶贫既注重整体推进,更注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说的是为贫困地区人口建档立卡,不能落下一家一户;突出重点则是不再局限于一村一户而更注重片区,如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地区。
“悬崖村只是形象的说法,在凉山州有极贫村139个,但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是交通问题,还有资源等其它方面也存在问题”,王东明说。他还提到,针对这些重点贫困地区,资金、物资以及省内外的援助力量都要向这里集中,“至于极贫村,则采取‘一村一策’的方案,每个贫困户都有扶贫的具体措施:比如民族地区率先实行了15年免费教育,还有‘9+3’免费职业教育,不能读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还可以享受三年的职业培训”。
第三,就是既注重“输血”,又要注重“造血”。力量集中是外部“输血”,内部就是要激发基层和贫苦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能“等、靠、要”,所以我们提倡“四好村”创建,就是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里面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
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王东明特别强调“扶贫先扶志”,“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四川省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虽然难度依然很大,但是我们时刻不能松懈,今年的扶贫任务已经下达,大家也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未来我们将攻坚克难,取得最后的胜利”,王东明自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