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在大山里播种明天——贵州山区构树扶贫的故事

2017-04-14 16:26:3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武玥):每天早晨七点,妻子起床上班的声音就是王美良的闹钟,一家四口的生活在雾气沼沼的清晨中拉开序幕。这座位于贵州东北部山区的村落叫田村村,是遵义市务川仡佬苗族自治县上百个村落中的一个。

  妻子离开后,四十九岁的王美良换上下地干活的雨鞋,一边和母亲闲聊,一边挑把顺手的锄头,不紧不慢地绑到摩托车上。自从附近的公路逐一修通,王美良的交通工具就变成了摩托车。六岁时的一次意外导致他的左腿受伤,落下终身残疾,有了摩托车,只要几分钟的时间,王美良就能骑到公路旁自家的四亩地。地里的构树还没有进入快速生长期,王美良扛着锄头在地里游走,看到杂草就用锄头刨几下,再把刨断的杂草铺回树苗的根部。这是还原给土地最原始的肥料。

  王美良说,自从前几年种上构树,除草就成了每日的主要任务,虽然枯燥却也简单:“我自己是残疾人,种玉米和稻谷对我不划算,因为家里没有牛,耕不了土。但种树不一样,只需要我拔一拔草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大的劳动力。”

  王美良种的树叫做构树。很多人对这种树都颇为陌生。作为中国的原生树种,构树早在《山海经》和《诗经》里就有所记载,是蔡伦造纸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构树的鲜叶和嫩枝粗蛋白含量很高,是喂养牲畜的优质饲料。2015年,构树扶贫被列为中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构树开始被推广到重点贫困地区。

  务川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国内最早把构树列为产业化发展和脱贫攻坚重大工程的地区之一,早在2013年就开始构树种植和产业扶贫模式的探索。2014年,王美良成了田村村第一个种上构树的农户。王美良说:“那个时候无论种什么树都需要很多钱,没有本钱你哪里敢去种。所以自从政府把这些构树苗拿下来,我就开始种起来了。构树苗当时过来的时候,我们这里种下去是不用收钱的(买树苗不用花钱)。一年后,一亩地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块钱,再从那里面扣除树苗的钱。”

  五年前,王美良也曾经是外出务工汹涌人潮中的一员。广东的中山,浙江的台州……他向记者细数自己去过的地方。然而,腿上的残疾迫使他只能去服装厂和鞋帽加工厂做些简单的轻工业。外出务工期间,留在田村村照顾公婆的前妻突然向他提出离婚。算上腿疾,这已经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遭遇重大变故,他不得已放弃城里的工作,返回了贵州。王美良说:“我的老爸老妈需要人照顾,所以我必须回来照顾。但回来照顾他们光呆在家里也不行。想买牛来养,可根本没有本钱,买猪也没有地方关起来喂养。以前的生活真的是不好说,玉米从山上拿回来,在还不是很干的时候要磨出来,和土豆啊、红薯啊混在一起,就这样吃。现在我想起那样的生活都会伤感。”

  王美良用“没头脑”形容过去的自己,直到他开始尝试着种了几亩构树,发现这是“收益不错”的经济作物。杂交构树生长快,产量高,种下去的当年就可以收割,第二年就能进入丰产期。通常来说,一棵构树一年可以收割三到四茬,亩产达到8吨。收割下来的鲜叶和嫩枝是构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而经过加工的构树饲料由于粗蛋白含量高,可以养出优质的牛羊,解决贵州畜牧业版图中最难攻克的饲料难关。进入采收期,王美良会请人来地里帮忙收割,县里会统一派车把它们拉走。种出来的树有得卖,收入就能有保证。

  村里开始效仿王美良种构树的人越来越多。随着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闲置的土地被归拢在一起组成基地,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农户集中种植构树。与此同时,务川县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建成了占地30亩、年出苗1亿株的杂交构树组培育苗中心,并引进企业建成育苗基地、饲料加工厂和“构树羊”示范养殖场。一条由构树串起的全产业链条已初见雏形。务川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夏祥军信心满满:“除了基础设施改善以外,要有一个好的产业来支撑。自从我们县里开始抓构树的全产业链打造,就能够让贫困人口持续地增收,稳步地增收。我们有目标,到2018年,要实现十万亩的构树种植规模,要建5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最终实现我们县一百万只羊成栏的规模。实现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县的脱贫就一定没有问题。”

  2015年,王美良种植的构树进入丰产期,他和现任妻子也于当年成婚。妻子对构树懂得不多,只知道王美良每年的收入能买上几百斤大米,足够养活一家人。种树种出心得的王美良除了继续养护着自己的构树,还学会了上网搜索果树种植信息,他对未来的生活也有着美好的憧憬:“我们这个地方小,面积不大,我肯定还会继续种构树。但如果不另外发展一点的话,我可能不会完全脱贫,所以我又种了三、四亩地的猕猴桃和红枣。种构树只是当时挖坑有一点吃力,种上以后就是除一下草。我也没想去做别的,这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一种帮助家庭脱贫的方式。”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