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金鸡帮扶”助力河北威县摆脱贫困

2017-04-14 14:48:3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郭成巧(前)在威县德青源蛋鸡产业园区认真拣蛋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威伟):威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南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11月,威县与蛋鸡企业德青源公司合作开展“金鸡帮扶”项目,通过建设一个年饲养蛋鸡240万只、产蛋5.5亿枚的现代化蛋鸡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

  “跟原先不一样。原先你看着愿意买,但是没钱,买件衣裳得穿几年。现在有钱了,能买点咱就买点。那会儿没精神,现在精神都好。”今年72岁的威县固献乡沙河王庄村村民邢怀信这样形容自己参与帮扶项目前后生活的变化。

  邢怀信的女儿已经嫁到外地,妻子患有肢体残疾。此前,老两口靠种两亩棉花为生,加上政府给的低保费,一年收入仅有一千多元。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两口无力耕种,也就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金鸡帮扶”项目引入后,邢怀信和其他一些丧失劳动力的困难群众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德青源公司用于建设厂房,项目覆盖的四个乡镇村还组建了六个蛋鸡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整体参与德青源的养殖项目。包括邢怀信在内的4424名贫困人口每人按4680元财政扶贫资金长期入股合作社成为特惠股东,每人每年都可分红,从而让扶贫资金变成了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资产。

  对此,沙河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元华赞不绝口:“贫困户每年每个人能从里面分红1000块钱。头几年没有这个扶贫项目来以前,他们这些失去劳动力的人没有多少经济收入。岁数大了,出去打工,不来钱;靠农业收入,这两年农产品价格又低。这个扶贫项目一来,他们土地流转,还有个流转费,一亩地将近1000块钱。从各方面来说,他们的收入比前几年高多了。”

威县与德青源公司正携手打造一个年产蛋5.5亿枚的现代化蛋鸡场

  按照“金鸡帮扶”项目规划,威县政府负责流转540亩农业设施用地,并筹资2.5亿元用于场平土建和设备设施;德青源公司则投资1.25亿元,用于生物资产和流动资金。该项目由德青源公司租赁运营,租期15年。然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威县扶贫办刚开始动员群众将土地流转出去用于建蛋鸡场时,有些村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沙河王庄村61岁的王书元老人告诉记者:“一开始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因为)把地给征出去了。到后来,老百姓都得到好处了,把钱给了,老百姓从内心底都高兴了。”

  如今,王书元在威县德青源蛋鸡产业园区从事门岗工作已经4个多月了。他说,当地百姓看到企业的发展,很多人也得到了实在的好处,现在人们都争先恐后想要来蛋鸡场工作:“德青源这个厂子真不赖,对老百姓不赖,对职工也不赖。给的工资也不少,每个月1800元,过年的时候,给几百块钱的卡,还能去超市买东西,(大伙)都想来这里工作。”

  据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军介绍,目前,在德青源蛋鸡产业园区工作的员工,80%都是当地群众。他们每个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园区还带动了1038个公益岗位,包括安保、绿化、运输、鸡蛋包装等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当地老百姓就业。

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军在蛋鸡产业园区巡视

  郭成巧是德青源蛋鸡产业园区的一名拣蛋女工。2015年,郭成巧的丈夫因车祸受重伤,至今仍卧病在床,无法上班,家里还有老人和一对8岁的双胞胎需要照顾抚养。乡里安排郭成巧在德青源工作,她家的经济负担因此减轻了许多。郭成巧说:“以前都是我老公挣钱,原来的年收入就是一万来块钱。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有二千多,一年有两万来块钱。这里离我家特别近,方便照顾他,也方便照顾孩子。我挺知足的。”

  2015年11月开工,2016年6月进鸡,只用了半年就投产运营,德青源“金鸡帮扶”项目在威县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产棉大县,如今在“金鸡帮扶”项目的带动下,正一步步甩掉贫困的帽子。

  威县扶贫办主任刘宝华对“金鸡帮扶”项目的成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每家每户做规模化养殖,或者说规模化生产,做不了,市场的风险也很大。这样给贫困户带来了一个稳定增收的产业,有劳动能力的更加致富,无劳动能力的能享受到稳定的分红,再加上国家政策性的支持,兜底儿,这样,稳定脱贫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德青源公司“金鸡帮扶”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县,威县逐渐探索创新出一条资产收益扶贫的新模式。不仅如此,威县还将这一模式复制到肉鸡、奶牛、梨果、生物肥等4个项目上,推动实现对贫困人口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

  提起未来的发展,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充满信心。他说:“到2020年,全县脱贫、致富,要和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