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蓝皮书:连片特困扶贫变“碎片化”为“系统化”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张意):《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23日在北京发布。
蓝皮书指出,连片特困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区域,其贫困具有“共性”,一是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很大;二是致贫原因多样,如因病、因学、因灾害、因交通、因文化、因制度等致贫;三是贫困要素多元,既有主体性要素“人”的贫困,也有中介性要素“业”的贫困,还有情境性要素“地”的贫困,更有“人”“业”“地”不协调导致的贫困。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贫困。
蓝皮书指出,随着“精准扶贫”方略的推进,面向贫困个体、家庭、贫困村的扶贫举措得以有效实施,中国目前微观层面的减贫成效显著。不过,在“地”的贫困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形下,“人”“业”维度的减贫能否持续或在“外在帮扶”退出后依然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却令人存疑。
蓝皮书认为,当变“碎片化扶贫”为“系统化扶贫”,在“人”“业”“地”的协同帮扶中精准推进连片特困区扶贫与发展。“三管齐下”,即分别针对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情境性要素“地”实施“靶向干预”。“协同推进”则要求在面向“人”“业”“地”各维度上的缺失实施“靶向干预”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业地”之间的耦合互动规律,着重打破“负向累积循环”链条,发挥各维度上“靶向干预”措施的协同效应,形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跳出“贫困陷阱”。变扶贫实践中帮扶主体、对象、资金、政策、项目、管理等分散的“碎片化扶贫”为有序协同的“系统化扶贫”。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由吉首大学、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