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高原藏区重基础教育 青海迎来民族教育的春天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发玉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熊珊):青海省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人口58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近48%。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998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57所,在校学生114万人,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重达53%以上。青海省始终把民族教育作为全省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特殊政策扶持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资金支持与工作指导相结合等有力措施,使民族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发玉介绍说:“青海教育的重点是基础教育,难点是民族教育。青海省六个州中五个是藏族自治州,还有一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以基础教育的难点是民族教育,是藏区教育。”
1992年,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64.67%,民族自治地方适龄儿童入学率为78.23%,纯牧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47.3%。到了2002年,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2.1%,民族自治地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3%,纯牧区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80%。截至2016年底,学前儿童的入园率为81.21%,高中阶段为81.98%,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达93.69%。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障,入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青海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崔廷辉说,现在的任务是把学生安心留在学校读书,提高入学巩固率:“现在青海省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很大的任务。第一是普及,普及的意思是,继续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控辍保学;第二是提质,提质的意思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江源民族中学高一数学教师马龙
为了提高藏区的教育保障水平,为藏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青海省在六个自治州采取了15年免费教育的举措。另外,青海省还探索在省内相对发达的地方搞省内办班,西宁、海东接受随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杨发玉说:“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成了三江源民族中学。学校就在西宁,主要针对果洛、玉树的学生,招收这些地方的学生在西宁培养。去年省政府在西宁给果洛州划拨了50多亩地,要建一个果洛中学,准备借助西宁省会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给玉树在海东划拨了150亩地,建海东的玉树中学。当然前提是把当地的教育也要抓好,所以玉树地震后,厅里根据当地人口的发展也建了几所县上的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教育,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当地人都说,以前,藏区最美的建筑是寺院,现在学校成为了藏区最美的建筑。学校的硬件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消除了低级危房,进行了全面标准化建设。软件上主要是双语教师的培养,除了教育部部属的师范院校在省内进行培养,去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省师范大学双语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也在同步进行。尽管教师编制很紧张,但是前年全省招考的2100多名编制内教师中,99%都分配到了藏区。
马龙是三江源民族中学的高一数学教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上大学时,他曾在玉树、杂多支教,对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有一定了解。由于牧区教师短缺,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学生的数学能力比较薄弱。马龙说:“当时可以说是怀着很忐忑的心情去的,因为我不知道那边情况是什么样子,我觉得是特别偏远的(地方),也没去过。但是经过三个月下来,我对于咱们的民族教育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当一个学期结束后我觉得这段经历给我生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以前都没出过西宁,但一下子去到杂多,一千多公里那么远的地方,我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此外,近些年来,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在内的六省市对口支援青海省的六个州。杨发玉说,2016年,青海省陆续输送3000多名学生去内地上学。这些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到了开阔,思想的变化非常大。
各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相信政府在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做出的举措、付出的努力必将迎来民族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