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这场大会,看海南科技如何“出圈”
这是属于海南科技工作者的高光时刻!
12月5日,2022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海口召开,一批为海南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走上领奖台,接受海南科技创新领域最高规格的表彰。在灯光的照射下,他们手里的红色证书尤为耀眼。
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已然成为观察地方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窗口。“星光闪耀”的背后,是海南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省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所取得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
看项目:
多个“国际领先”的硬实力
翻开2022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多个“国际领先”的硬实力,让人感受到海南科技力量的澎湃汹涌。
进入海南科技创新“群英榜”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海南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从科技项目瞄准的领域,则可以看出海南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心。
在党中央赋予海南“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中,其中之一就是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海南虽然不是科技大省,但在种业、深海、航天等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能够为国家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作出独特贡献。
方向明确,步伐坚定。
在深海科技领域,获得2022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项目《超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方法创新及工业化应用》,形成的创新成果支撑了国内首个自营超深水气田——“深海一号”气田的开发,另外,研制的500米级国产化水下采油树、国内首台深水应急封井器等国产化装备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获得2022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海洋环境感知传感器及器件研制与应用》,成功研制了国产谱系化深海水文测量传感器设备,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全海深传感器标定与校准联合实验室。项目实施以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81.9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230.4万元。
聚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少项目取得新突破,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获得2022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沉香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近年来选育出我国最早获新品种审(认)定的沉香树优良品种3个,研发了高效、高产、低成本的沉香结香剂,并开发了30款沉香健康新产品。
针对我国大型港口集中区域水质较差,已有设备难以解决港口压载水应急处理和检测需求的问题,获得2022年度海南省技术发明奖特等奖的项目《港口压载水应急处理与检测关键技术》,开发的产品在关键性能指标上打破了世界纪录,相关技术被国家海事局提交给国际海事组织向全球推广……
这些获奖项目,个个都很提气!
看人员:
各类人才在科技创新事业中担当作为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梳理2022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名单可以发现,其中除了本土科研人员,也有不少海外人才、引进人才,他们通过成果和团队优势,推动海南相关学科和产业发展,成为获奖项目的重要力量。
时间回到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
近年来,海南牢记嘱托,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以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招才引智。在科技领域,海南通过大力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多元立体的育才机制,加速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获得国家科研项目连年创历史新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据统计,2022年授奖项目完成人共570名,其中,归国人才有91人,相较于去年增长62.5%,占比达16.0%;引进人才有82人,平均年龄41.1岁,占比约14.4%。相关数据的增长,说明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正不断释放,形成了引才聚才的“强大磁场”。
“海南自贸港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为我们的科研工作和引进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在奖励大会上,《港口压载水应急处理与检测关键技术》项目完成人之一、海南大学教授张卫东有感而发,未来他们将继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海南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良禽择木而栖”,实际上,科技人才的涌入集聚,也说明了海南创新创业生态正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在国内,今年以来,海南陆续与广西、山西、上海等地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在共建高水平种业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而把目光放得更远,聚焦国际科技合作领域,海南通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进一步推动自贸港科技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本次获奖项目中,海南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木薯、椰子、水产养殖、区块链等领域科技合作交流持续深化。
看未来:
海南科技创新事业如何更进一步?
对比往年,不管是获奖数量还是项目质量,2022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都有所提高。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海南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一些短板。
比如,在这次获奖项目中,企业牵头的项目不多,科技创新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领域,与自贸港的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等。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力量作支撑。今年是海南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面向未来,海南科技创新事业如何更进一步?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国家所需、海南所能、产业所趋、群众所盼,加快构筑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双高地”,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化具有海南特色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陆海空”科创高地,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强化现代产业体系的科技支撑,并持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海南自贸港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志性改革项目,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持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年一度的科技奖励大会不仅是表彰会,更是动员会,再次吹响了海南高质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冲锋号。
奖励之后,海南科技创新肩负起了更多期待、使命与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建设中,海南定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闪耀的硕果,在“国之大者”中激荡出更多“海南声音”。(邱江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