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儋州产业用地出让规模创历史新高,港产城融合发展 这个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间”如何蝶变?
在儋州市,变化最快的地区在哪里?环湾新城拔得头筹。这从土地供应热度就看得出来——一块块空地搬进了“新住户”,新项目的入驻让产业链不断延长、发展格局不断完善,环湾新城的发展可谓是“一天一变”。这正是儋州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间”的体现。
今年上半年,儋州累计供应建设用地29宗,总面积达4299.79亩,其中产业用地成交土地价款5.1845亿元,出让规模、成交金额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出让用地用于福辰教育海南儋州环湾新城大学项目、华康医院等民生工程,以及年产6000吨压力容器和100万台检定装置智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既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空间支撑。
上下游协同
企业“手牵手”发展
“这里是厂房,那边是办公的地方……”近日,站在位于儋州洋浦浦四路的年产6000吨压力容器和100万台检定装置智能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现场,海南环一智能环保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耀邦描绘着这片土地的未来景象。据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压力容器、工业用及民用液化气充装罐等。
为何选择落地脚下这块地?俗话说“千金买邻,八百买舍”。朱耀邦说,周围“邻居”是他看中这里的重要因素。压力容器的下游行业以基础化工、煤化工、炼油及石油化工为主,而石化新材料产业是儋州洋浦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海南炼化等石化企业项目对压力容器有大量需求。
“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在石化园区内就能消耗一部分。”朱耀邦说。此外,该公司还从事风电塔筒的制造,不出这条浦四路,朱耀邦就能在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远景海南儋州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等找到“合作伙伴”。
此外,便利的交通也是该项目落地此处的重要原因。“除了在园区内的消耗,我们的产品还会销往海外,项目所在地通往港口的交通很顺畅,方便产品未来出口。”朱耀邦说。
“项目3月开工,预计今年11月投产。”朱耀邦介绍,达产后该项目年营收2.5亿元,年税收超3000万元。
精准施策
推动同类产业项目集聚
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的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开院一年以来,为环新英湾区域群众提供了多样化、高层次的就医体验。过段时间,该院区周边又将再添一家主要面向老年群体的医院——今年上半年,儋州出让一宗用地,用于建设儋州滨海华康医院暨养老服务综合项目。
据介绍,儋州滨海华康医院暨养老服务综合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拟建设规模12.4亩,建筑面积16650平方米。医院设立医养结合科、心理科、睡眠科、康复科、老年科等科室,院区内的普惠制养老院设150张床位,住院区域设298张住院床位。
“企业在选择地块时,我们会参与其中,为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例如这个项目我们就建议它选择落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滨海院区周边。”儋州市委环湾办湾区经济产业科工作人员胡涛介绍,医疗康养是环湾新城的重要产业发展方向之一,项目集聚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
除了医疗康养,儋州环湾新城还大力发展职教高教、会展会议、赛事活动、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对周边产业园区的支撑服务作用,推动形成产业协同、要素互通的发展格局。
位于滨海新区的福辰教育海南儋州环湾新城大学项目,同样是今年上半年出让土地中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儋州环湾新城的地标性学校,能高质量引领片区发展,完善城市功能载体。
儋州高度重视环新英湾教育事业发展,支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加强石化新材料、物流服务、经济工程、数字经济等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服务贴心
确保土地与项目适配
“拿地速度很快,办理各项手续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对于儋州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相关部门“店小二”般的服务,朱耀邦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儋州市资规局主动与招商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项目前期即采用“刚弹结合”模式,精准确定土地用途与规划指标,并通过串并联农转用、土地收储审批程序,将要素保障难点化解在前端。此外,儋州依托“土地超市”信息化平台,精准对接项目需求与土地资源,确保每一块土地都能与适配项目高效匹配。
“我们将继续完善‘土地超市’服务功能,持续更新土地资源信息,加强与企业对接,精准匹配项目需求,为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提供支持。”儋州市资规局环湾项目服务科负责人翟顺涛表示。
为增强土地市场吸引力,儋州着力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支持产业项目以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灵活供地方式获取土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选择。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减轻企业初期资金压力,更让儋州在区域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吸引多家优质企业入驻。
儋州坚持区域联动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区服务和支撑能力,促进城市区域的发展和建设。儋州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儋州将做好实施土地供应计划所需的产业政策、空间区域、实施时序和规划条件等基础工作,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切实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促进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土地有效供应。(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