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两根玉米棒“起家” 隆平生物扎根南繁沃土 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隆平生物培育的玉米。(受访者供图)
又是一年南繁育种季。11月3日,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物育种双创中心,成千上万个培养皿中的玉米胚芽正努力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实验室窗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总经理吕玉平看着新发的幼苗,不由得感慨:三亚不仅是育种的希望之地,也是南繁人实现种业科创梦的地方。
2018年,崖州湾科技城在三亚大地“破土”,年过五旬的吕玉平攥着两根玉米棒从北京赶来。和所有追逐“太阳”的南繁人一样,他带来的不只是种子,更是一颗想在海南自贸港育出种业新希望的初心。
次年,隆平生物成立。创业的开端并不容易:办公场所是临时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是租的,连公司的第一片试验田也是借来的。
条件苦,但团队在海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一是光热,良好的自然资源便于育种加代;二是“火热”,各级政府的支持,海南自贸港惠企政策,以及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城小二”的贴心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公司成立当年,隆平生物就定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搭建生物育种科研体系、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
为此,团队把一天掰成两天用。科研人员抱着样本在田头与实验室间奔波的身影,成了南繁季的常见风景。
2023年,属于自己的科创平台——生物育种双创中心开工建设。今年,中心正式启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智能育种平台等8个平台搭建开放。
此外,海南省和三亚市也推出了人才政策,三甲医院、优质学校、人才住房等配套设施陆续扎根科技城,把“安心”种进了科研人员的心里。
当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了“茁壮的森林”:团队规模超150人,科研人员中硕博学历者占比过半,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国内名校的科研尖兵主动来此“扎根”。如今,公司已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在培养皿里沉睡的种子有了走向大地的“通行证”。而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里,多家上下游公司围绕南繁产业形成的聚集效应,让隆平生物在当地扎得更深。
玉米生长有季,而育种的努力没有终点。“下一个五年,期待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期待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隆平生物贡献的一份力量。”吕玉平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