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中西部第一县”的乡村“聚变记”
2021-12-02 11:51:5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佘颖慧责编:李胜兰

  国际在线报道(佘颖慧 通讯员 曾小强 余亮华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设元年。11月26日,湖南省乡村振兴局公布了《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名单》,仅长沙县就有78个村(社区)入选。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今年以来,长沙县坚持以党建聚合力,充分激活基层“红细胞”,县、镇(街道)、村三级“一把手”当“总指挥”,党组织“强起来”、党员“沉下去”、群众“动起来”、资源“聚起来”,最终实现了乡村“兴起来”、百姓“富起来”。

  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

“中西部第一县”的乡村“聚变记”_fororder_截图20211202111256

  长沙县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摄影 曾小强 

  11月23日,赛迪顾问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1)》和《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1)》,长沙9区县(市)全部上榜,其中长沙县位列全国第9,连续4年保持中西部第一。

  3天后,湖南省乡村振兴局公布了《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名单》,长沙县的“成绩”,又是“一抹亮色”。据了解,此次申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需满足“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础较好,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村庄发展规划编制完善,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较强”等基本条件。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长沙县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坚持以党建为先、“五零”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要,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今年来,紧扣基层党建工作大局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紧密切合基层实际和工作目标,拟定了县、镇(街道)、村三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通过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等方式进行项目化管理,同时建立起 “周调度、双周通报、月观摩”的调度机制,及时发掘特色亮点、了解问题困难、督促深入推进。

  其中,项目以聚焦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为重点,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勇于创新,长沙县选派98名优秀干部组建43支驻村工作队开展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提出了重点抓“五五”工作,即“五个参与”、 落实“五个到户”、 推动“五零”建设、办好“五件实事”、 开展“五项承诺”,要求明确,考核量化,让广大党员干部“有目标”、“有干劲”。

  长沙县各级党组织还突出党建促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产业带动强村富民,逐步实现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五零”为基  治理更“实”

“中西部第一县”的乡村“聚变记”_fororder_截图20211202111402

  长沙县的“五零”示范户已遍地“开花” 摄影 曾小强

  “我们党员骑着单车,拖着音响、投影仪挨个组上门进行宣讲、谈心,让每一户村民都知道政策、信息,也搜集群众们反馈的问题困难,及时解决。”“90后”的春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佩,谈及“春华夜话”如今的成效和品牌,不无自豪地说。

  要想让每一位村民知晓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凝聚人心,搜集民意,为民办实事,推动基层治理更“实”,只有通过一场场面对面的屋场夜话,进行精准传播、沟通,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为此,春华镇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集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下组入户开展“春华夜话”屋场会。今年以来,当场办理业务160余件,“帮代办”业务190余件。预计今年,长沙县60%以上的村(社区)将建设成“党建+五零”五星级示范村(社区),已建成示范组822个、示范小区45个、示范楼栋233个、示范户8万余户。

  “我们长沙燃气公司今年就采购了当地的茶叶、粉丝、大米等物资80万元,将来还要建设全省首个智能清洁能源示范站,到时农村也能用上天燃气和清洁能源了……”对于金井镇湘丰村的发展,驻村第一书记刘江充满信心。

  在“老党员”刘江的牵线搭桥下,金井镇湘丰村与长沙燃气公司达成“双方支部共建”,仅美丽屋场建设,公司就已提供了100万元援助,经过实地调研考察,还准备投资2000万元,建立全省首个涵盖太阳能、天燃气、电能的智能清洁能源示范站,在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前提下,提升当地群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该公司还在与湖南省中医院、湘雅医院洽谈,准备投资4000万,在当地建立一个康养中心,邀请知名医院的专业医生每周坐诊两天,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金井镇通过党建聚合力,创新发展,已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国家示范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镇等国家级荣誉。

  据悉,长沙县落实“五五”工作中的“五个到户”,就推行了党员联户“135”工作模式,明确以支部为单位,确保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全县已有2.4万名党员直接联系服务居民群众10万余户,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近30万个。

  以红色文化和乡风文明感染百姓

“中西部第一县”的乡村“聚变记”_fororder_截图20211202111412

  为了乡村振兴,长沙县的党员干部们奔走在基层 摄影 曾小强

  走在长沙县果园镇的各个村庄,随处可见的是干净的马路,绿绿葱葱的树木,沟渠内清水流淌,村民屋舍前后一尘不染,公共区域竖立着党建文化公示栏、村民组规公示牌、党员承诺公示牌等。

  “扶贫先扶志,文化是关键。”关于乡村振兴,果园镇党委书记王玲有着自己独到见解。

  “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以红色文化和乡风文明感染百姓,激发大家的积极性。”王玲介绍,要以党员示范为中心,带动群众自发参与,其中浔龙河村新大屋组“党建+五零”地图,让党员联户情况、责任区域及职责可视化,便于群众共同监督。杨泗庙社区通过一、二、三居民小组联片打造,建设片区党建阵地。该镇还深入推进组规民约建设五年行动,通过发挥组规民约的“小宪法”作用使“五零”建设、移风易俗、邻里关系、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利益分配等组级事务有章可循。

  关于下一步计划,王玲打算吸纳长沙城里的文化公司以及影视拍摄业务,落户当地,走一条既“环保”,又“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

  果园镇仅是长沙县的一个小小缩影。今年以来,长沙县坚持党建引领,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集群建设,结合红色文化、党建文化、本土文化等,推动162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点提质增速,按照各美其美的规划设计理念,在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基础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农耕特质、地域特点,着力打造出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村庄。

  产业为要  “民”“村”同富

“中西部第一县”的乡村“聚变记”_fororder_截图20211202111424

  安沙镇的花卉产业正欲走向全国 摄影 曾小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长沙县探索推行的“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农户+产业”等“党建+现代农业”模式,实现党建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达到村民和村镇共同富裕的目的。

  “再过一年多时间,安沙将打造成为花卉之乡!”在安沙镇党委书记涂亚鹏看来,产业才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安沙镇花卉示范园,一排排玻璃大棚,延绵至远方。这些“聪明”的全智能数控大棚,一个玻璃大棚就要花费数百万元建设费用,它可以根据外界气候改变,而调节室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让花卉全年全天始终处于“最理想的生长环境”。

  为了确保推进花卉产业发展“时效性”,安沙镇的党员干部们,经常下到田间大棚查看花卉长势、解决花农发展困难。

  “这些年安沙镇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乐意在这儿投资搞花卉产业,而且信心越来越足。”从湖北投奔“长沙安沙”的一名花卉公司老板说。该名老板表示,这里营商环境非常好,同时当地土壤、气候等也更适合花卉生长。根据这位老板的预估,一个大棚一年的花卉保守收入在600万元以上。

  目前,安沙镇正在加快建设“精品花卉集聚区、先进装备展示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文旅融合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示范全省、引领中部、影响全国”的花卉产业综合园区。园区现已入驻企业及合作社13家,商户55家,带动周边400余家农户就业,生产基地面积3700亩,2021年预计产值突破3亿元。2022年预计建成万余平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核心区标准化基地实现扩面100余亩。这些都为安沙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镇村支持下,还有老党员陈国强的帮助,我们公司才得以发展起来。”长沙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艳介绍,路口镇党员干部帮助其公司在筹建“隆平稻作公园”时,以3天时间完成了明月村一千亩农田流转手续,而老村支书、党员陈国强,亲下田头帮助其在同一片田间种植多品种稻种,招募大批村民协同作业、协调邻里关系,为后来公司“惊艳”各类种业展览,提升知名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隆平稻作公园是集全世界水稻新技术、新品种展示、审定、登记、推广,国际会展、科普研学、特色民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公益平台,是长沙“种业硅谷”重点建设项目。

  “我们将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农民抱团发展。”杨晓艳介绍,基地正在进行顶层规划,农民可以拿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房子到企业入股,变身为股东,参与企业分红。

  在路口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周曦看来,农村变景区、稻田变公园、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东……这些都将慢慢变成现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