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湖南消息: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指出:“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时节,夏天的暑气将慢慢消退,故有“处暑寒来”一说。但是,此时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白天仍会感到比较炎热,民间也有“秋老虎”一说。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陈其华教授介绍,处暑是阴阳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地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之变换。因此,在处暑节气,人们应该顺应阴阳变化来养生。
起居方面
1.适当增加睡眠
处暑后,应避免过早起床,保证有质量的午觉,晚上也应适当提早休息入睡。这样可以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蓄积保存能量。
2.适当“秋冻”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太寒凉为准,以提高机体对逐渐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此所谓“秋冻”之意也。适时秋冻,有利于机体收敛阳气。但是,早晚天气凉爽,需及时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由于老人和孩子抵抗力较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在夜间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饮食方面
1.少辛增酸
增酸是因为味酸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在处暑节气多食酸味食品是为收敛过旺的肺气;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不适合秋季的收敛之性,另外辛味食物多大香燥,容易耗伤人体津液,且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相对缺乏,所以处暑后不宜多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应适当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橘子等。
2.勿忘润燥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会因此不适,易发生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口干、眼睛干涩不适、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梨子、冰糖、银耳、百合、石斛、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药物和食物,还可自己制作百合银耳羹等药膳,以防止燥邪伤肺。
运动方面
处暑养生要遵循“收养”这一原则,运动方面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肌收缩力增大。运动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陈其华教授建议:处暑是大自然及人体阴阳交替的重要节气,人们要顺应自然变化,根据各自体质和身体状况,把握好处暑节气养生的方法,防病于未然,保持身体强健,保持心情愉悦。(文 陈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