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现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重大转变 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8月30日,记者从“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综合交通运输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为云南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成为10年来云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持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先后实施“双十”基础设施、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铁路“建网提速”、民航“强基拓线”、水运“提级延伸”、邮政“网络覆盖”等重点工程。“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省综合交通累计完成投资1.54万亿元,2018年至2021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全国第一,2018年、2020年、2021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
公路方面,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2943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8位,怒江、丽江、迪庆、德宏、临沧5个州(市)不通高速公路。到2021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是2012年的3.4倍,排名跃居全国第2位,实现了所有州(市)通高速公路、全部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
铁路方面,2012年,云南没有高铁动车。2016年12月,随着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开通运营,云南接入全国高铁网,昆明至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现了当日到达。10年间,云南省铁路干线“大动脉”支撑基本形成,网络“微循环”短板有效补齐,“建网提速”项目形成梯次储备。
航空方面,10年来,昆明长水机场建成通航,民用运输机场从12个增加到15个,数量居全国第4位,新建成3个通用机场,旅客吞吐量百万级以上机场7个。通航城市最多达185个,航线最多达666条。2020年,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9位。
水路方面,10年来新增内河航道1733公里,2021年底达到5108公里。“十三五”期间重点建成了金沙江高等级航道,水富、大理等内河港口和景洪、思茅、关累等对外开放港口,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完成后,云南又将新增一条通江达海通道。
邮政方面,全省邮政快递业10年来保持了双位数的持续快速增长,省市级快递物流园区、县级集散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航空运输、干线运输和邮件快件技术处理能力显著增强,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通达世界的高效寄递网络。全省邮政局所达到1827个,快递服务网点13212个,邮政企业网点乡镇覆盖率、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和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
10年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超过26.3万公里,居全国第2位,成功创建11个国家级、50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现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推行“公路养护+精准扶贫”,设置公益性岗位,吸纳沿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公路养护,帮助创收增收;完成199座“溜索改桥”工程,占全国总数的61%,沿江沿河群众告别了溜索过江的时代;实施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为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与此同时,云南在全国率先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邮政“大交通”管理体制,并通过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在西部省份中率先进入“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行列。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成果日趋丰富,联网售票、扫码乘车、刷证进站、刷脸乘机等科技出行服务全面普及。全省136条高速公路限速值完成调整优化,路网总体运行时速提高了22公里。26个服务区被评为全国百佳示范或优秀服务区,小沙坝、读书铺等景区化服务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国首张部省联网的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在云南颁发,“滇运码”成功上线。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持续精简,实现59个事项“一网通办”。(云南日报记者 李承韩 实习生 吕绍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