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   舆情智库
穿行在南岳衡山的“云端信使”
2023-02-18 15:00: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佘颖慧责编:卢佳静

  2月8日,清晨6时许,夜色尚未褪去,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南岳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骑车的人是乡邮员杨桢桂,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南岳区邮政分公司唯一一个跑山区的邮递员。此时,他正在赶往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的路上。

  为了确保在8点前能到岗,16年来,无论酷暑寒冬,杨桢桂一直保持着早上5点多起床的作息习惯。

  南岳衡山常年云雾缭绕,山路十八弯,主峰祝融峰海拔超过1300米。每天在山区中穿行的老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云端信使”。

杨桢桂:穿行在南岳衡山的“云端信使”_fororder_“云端信使”老杨奔走在南岳大山深处弯弯曲曲的道路上。肖旗隆摄。

“云端信使”杨桢桂奔走在南岳大山深处弯弯曲曲的道路上 摄影 肖旗隆

  为大山架起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7点50分,老杨到达单位,当天的首趟邮车也准点驶进了单位。老杨脱下雨衣,快步走到邮件分拣区,埋头忙活起来。

杨桢桂:穿行在南岳衡山的“云端信使”_fororder_老杨在分拣当日邮件。莫雄飞摄

杨桢桂在分拣当日邮件 摄影 莫雄飞

  于老杨而言,今年有些特殊,马上满60岁的他8月份就要退休了。

  “尽职尽责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老杨对自己的要求。

  南岳区邮政分公司目前有5个“投递段道”,各有一名责任投递员。老杨的段道是“乡9段”, 分东线和西线两条邮路,负责南岳镇延寿村及寿岳乡周边5个村近万名群众的邮件投递,为他们送去邮件、包裹和村民所需的各类农资产品、生活用品,架起深山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当天上午老杨走的是西线,从岳林村到船山村,这是他负责的两条投递线路中,路程较长的一条:往返70多公里,全是山路,需要3个多小时。

  眼下刚立春不久,山间气温低。为了御寒保暖,老杨的摩托车可谓“全副武装”:两个车把手上都装了厚厚的手套;车头上罩着一件厚棉衣,能盖住双腿;雨衣四周缝了一圈蛇皮袋,加长、加宽了不少,以更好地遮风挡雨;后备箱里还有防滑链、雨鞋。

  上午9点,小雨未歇。老杨完成邮件分拣任务后,把当天上午要投递的报刊、包裹等物品妥帖地装进邮包两侧,穿上雨衣,再戴好头盔,“嗡”地一声发动车子,载着数十斤邮包,冲进了如丝的细雨里。

  16年换了4辆摩托,累计行程40多万公里

  沿山而行,雾气渐浓,寒风刺骨。

  老杨放缓车速,小心地驾驶着摩托车沿着高低起伏的山路蜿蜒前行。

  上午9时30分,“滴”,伴着一声响亮的鸣笛,老杨一个刹车,摩托车稳稳停在了一栋房屋的前坪上。这里是寿岳乡岳林村曹云翔家,也是老杨当天的第2个投递点。

杨桢桂:穿行在南岳衡山的“云端信使”_fororder_老杨把报刊杂志送到寿岳乡岳林村曹云翔家。莫雄飞摄

杨桢桂把报刊杂志送到曹云翔家 摄影 莫雄飞

  80岁的曹云翔和老伴循声走了出来。老杨麻利地下车,伸手从邮包里拿出了《新周报》《报刊文摘》等几种报刊递了过去。

  “这些报纸杂志都是我的精神食粮啊。”曹云翔老人乐呵呵地接过老杨递过来的一沓报刊杂志。80岁的曹云翔以前是衡阳市衡山县职业中专的一名语文老师,退休后和老伴在山里开起了农庄,做起了农家乐生意。闲睱之余,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

  “我们家门前这段坡路又陡又长,每逢雨雪天气,车辆根本下不来,老杨就会步行几公里把邮件送进来。”曹云翔和老伴二人对老杨赞不绝口。

  步行投递即“步班”,对老杨而言是工作常态。

  2007年老杨刚接手山区线路时,山路还有部分泥巴路、砂石路,开车不太好走。有近一年的时间,老杨送件走的全是“步班”。

  “邮包重七八十斤,得用扁担挑着,一天下来要走30多公里。”对那段经历,老杨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当地政府大力完善山区旅游设施,山上路况一年比一年好,老杨入职第二年便开始用摩托车投递。但如果遇上大雨或暴雪天气,当地政府封山,禁止车辆通行,手上又有急件,老杨还是要靠“步班”投递。

  当山区邮递员不仅辛苦,更要注意安全。老杨说,平时摔跟头、滑倒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一次他摔断了手臂,整整在家休养了三个月才上班。据老杨的同事介绍,山间气温低、湿气重,山路坡陡弯急,线路又长,老杨常年骑摩托车跑,落下了腰痛和老寒腿的毛病。

  老杨估算了一下,自己一天两条线跑下来,平均每天投递行程100多公里,16年累计走了40多万公里,光摩托车就先后换了4辆。

  山区邮路虽然跑起来辛苦,但每次看到收件人的笑脸,老杨也很高兴,会有一种成就感。

  父子三人接力投递已20多年

  其实,最早跑这条邮路的并不是老杨,而是他的哥哥杨应华,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便开始了。后来他父亲又接了过去,一跑就是五六年。老杨是从父亲手里接过的接力棒。算下来,父子三人风雨无阻在这条邮路上接力跑了20多年。

  老杨说,父亲和哥哥都是共产党员,也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人,干一件事便会使尽全力,从不抱怨。等他接手乡邮员工作时,山区的路况已经好多了,他很知足了。

杨桢桂:穿行在南岳衡山的“云端信使”_fororder_老杨驾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莫雄飞摄

杨桢桂驾车行驶在送件的路上 摄影 莫雄飞

  今年8月老杨就要退休了,他内心有些失落。当乡邮员虽苦,但跑了这么久,与邮路上的乡亲有了感情,不跑了,就难得见面了。想想,他有些舍不得。

  “我在山里跑了16年,累计送件数十万份,跟山里许多人都处成了朋友,他们看到我都很热情,总会留我喝茶吃饭聊天。”老杨说。

  “以前村里路况差,村民外出不便,每年春耕时,他会热心地帮我们从山下捎带化肥、种子等农用物资上山……”山区的人听说老杨快要退休了,纷纷表示不舍。

  “跑乡邮段道比跑城投段道更加辛苦和孤独,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任劳任怨坚守在乡邮路上,从未发过任何牢骚、提过任何条件。”同事们也对老杨称赞有加。

  当天中午12时许,老杨终于送完了西线往返70公里7个投置点的所有邮件和包裹。下午两点半,这位“云端信使”又要接着跑东线,继续在南岳的苍茫大山中穿行,去完成每天的投递任务。(文 莫雄飞 邓定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