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   舆情智库
共谋发展共享未来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6月底启幕
2023-03-17 10:20:55来源:华声在线编辑:佘颖慧责编:李胜兰

  华声在线3月16日讯(记者胡杏子)3月16日下午,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推介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办。会议透露,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相较于前两届博览会,本届博览会将创新推出更多务实举措,着力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机制创新“试验田”。

共谋发展共享未来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6月底启幕

  首次安排6场由国家部委牵头主办的高端论坛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主会场、主展馆、分展馆分别设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和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湖南高桥大市场)。围绕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会期内博览会将举办重大活动、高端论坛、对接洽谈、专题研讨、配套活动等5大类约30场活动。

  在高端论坛方面,博览会将首次安排6场由中国国家部委(机构)牵头主办的论坛活动,如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论坛、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非医药健康发展论坛等,将进一步放大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平台影响力。

  对接洽谈方面,博览会将举办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项目洽谈会、非洲产业园区推介对接会、中非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投资洽谈会、中非特色轻工产品(时尚用品)贸易对接洽谈会、中非纺织服装贸易投资对接会、非洲国家专场推介活动、湖南对非产品和旅游专场对接会。此外,会期内还将举办多场中国地方省区市—非洲国家贸易投资对接会。目前,山东、湖北、浙江、新疆等中国国内省区市和湖南省内6个市州已提出举办专场活动的意向,其中东道主城市长沙市将举办中非城市合作(长沙)论坛等特色活动。

  展览展示方面,主展馆展览面积约9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2.7万平米,设综合展示馆、非洲企业和商品馆、中国企业和商品馆、中国地方省区市馆和内外贸融合馆,集中展示中非经贸合作成果、主宾国、主题省、央企和地方省区市形象、非洲优质特色产品和中国适非产品、产能和服务。分展馆主要利用博览会常设展馆进行展示。

  此外,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还将持续开展经验分享,继续发布中非经贸关系报告,将首次发布中非贸易指数,为经营主体开展对非经贸合作提供“晴雨表”。

共谋发展共享未来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6月底启幕

  致力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机制创新“试验田”

  当天,包括喀麦隆、贝宁、马达加斯加、马拉维等16国驻华大使在内的46个非洲国家的驻华使节,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机构代表,湖南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州代表,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国家级商协会和金融机构代表等中外嘉宾约200人出席了推介会。

  推介会上,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指出,中非经贸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并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品牌形象。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中国持续深化对非经贸合作的两项重要举措,欢迎中非各界积极参与第三届博览会并持续关注先行区建设,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和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海兵表示,湖南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对非经贸合作作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主抓手,把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和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有机结合,致力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机制创新的“试验田”。热切期盼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开创中非经贸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认为,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等重大务实合作举措,将中非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推向历史新高点,为促进南南合作、提振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注入了磅礴力量。希望各方积极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和先行区建设,深入开展对话合作,不断挖掘中非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表示,希望通过加强对本国企业的培训,帮助更多本土中小企业开展对华贸易,分享中国开放市场的机遇。中非经贸博览会在后疫情时代首次举办,希望加强在非洲当地的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在华非洲企业家和生活在非洲大陆的中非企业家共同参与。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创新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打造更多特色亮点,力求活动安排精彩、展览呈现精美、办会实效精准、服务保障精细,构建“湖南搭台、全国唱戏、中非共享”的办会格局,着力办出影响、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水平。诚邀各方六月相聚湖南,共叙友谊、共襄合作、共谋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