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印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昆明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结合昆明实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昆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昆明将聚焦“六个春城”建设,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切实当好全省教育发展排头兵。
所有县(市)区一级高(完)中全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昆明将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补齐教育领域短板,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推动昆明教育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高品质、更可持续发展。
按照一年建机制、有起色,两年提质量、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大发展的规划,到2025年,全市要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占比力争达到40%;人口超过20万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实现县域全覆盖,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60%;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紧缺学科师资基本配齐,县域集团化办学和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全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包括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基础教育扩规提质、职业教育达标提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队伍建设强师兴校、教育数字赋能、教育改革协同创新、教育交流开放合作8项主要任务。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方面,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示范课堂”和精品课程,培育2至3个云岭思政教育品牌;建设300所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新增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进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到2025年,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达到200所;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
基础教育扩规提质方面,要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增量”工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扩容”工程、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机制,打破县域内校际、城乡之间的界限;开展“区对县、校对校”结对帮扶,探索一级一等高(完)中定点帮扶郊县区新模式,到2025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实现一级高(完)中100%覆盖。同步完善磨憨基础教育发展体系,构建磨憨教育“融入昆明、同步发展”格局,新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和1所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1所中心小学,到2025年,确保磨憨教育水平达到昆明市平均水平。
强师兴校 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
职业教育达标提升方面,推进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加快培养一批适应昆明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优质学校、优质专业(群),到2025年,争取创建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认真落实国家“职教高考”制度;支持各县(市)区依托职业院校布局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方面,支持昆明学院推进更名大学工作,建设好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升市属高等院校创新能力,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聚焦“8+N”重点产业链建设,组建服务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各类产业学院、产学研联盟和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产学研合作联合体。
队伍建设强师兴校方面,深入实施“十百千名师工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梯队成长体系,每个县(市)区至少组建1个“一级校长工作室”。到2025年,全市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完成3000名1级—5级校长职级评定;补足配齐中小学师资。加大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
昆明还将实施教育数字赋能计划,建设智慧教育平台。探索建立昆明市数字教育资源示范库;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市属高校及中小学校全面接入教育专网;建设标准数字教室,满足学校基本数字化教学需求。
在教育改革协同创新方面,昆明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强化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优化完善区域教科研工作机制、集体备课机制;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取得实效;加强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支持2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办好1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
在教育交流开放合作方面,要定期举办国际教育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办好昆明国际友城教育联盟大会;实施援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能力建设及教育技术合作项目;充分利用昆明国际友好城市等平台,推动昆明市中小学与国外学校缔结姊妹学校;促进来昆留学提质增效。(记者 余苏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