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巴基斯坦教授纳吉德·艾哈迈德:中国经验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更多机会
2023-11-07 13:53:1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佘颖慧责编:李胜兰

  从巴基斯坦到中国,纳吉德·艾哈迈德远渡重洋,来此找寻幸福“密匙”。

  从辽宁大连到湖南湘潭,纳吉德跨越南北,在中国留下了他的“专属印记”。

  当提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纳吉德竖起大拇指,眼中充满感激:“如果没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果不是中国政府,我很难摆脱贫困。”

  在中国生活的近十年里,纳吉德深耕贫困治理、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等领域,在耳濡目染中感知中国的魅力,致力用学术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架起中巴两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巴基斯坦教授纳吉德·艾哈迈德:中国经验给我的家乡带来更多机会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1106145009

正在工作的纳吉德·艾哈迈德 摄影 曹菲

  巨变

      童年旧忆的“更新”

  1985年,纳吉德出生在巴基斯坦德拉加齐汗南旁遮普区的一个小村庄。

  夏天只能靠扇子、饮用水里掺杂的石子、泥土造的房子、永远都填不饱的肚子……纳吉德记忆中的童年就是贫穷。

  “我是贫困生活的亲历者,我知道穷人是如何在生活里挣扎的,我必须改变当下现状。”在谈及为什么选择现在所研究的领域时,纳吉德直言不讳。2008年,纳吉德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大学开始了关于贫困治理的研究。

  纳吉德与中国的故事是从2014年开始的。

  那一年,纳吉德决定前往中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彼时的他身无分文,连一张机票钱都无法负担。但这并没有消磨纳吉德的求学意志,因为他深知,只有接受教育,才能从贫困中跳脱出来。

  于是,在获得朋友资助的500美元后,纳吉德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

  “我很感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它不仅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也为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纳吉德说,中巴文化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合作帮助他站在这里。

  不仅如此,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帮助下,纳吉德的弟弟、妹妹也相继在中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南旁遮普区有300万居民,我们是整个地区第一个出了三个博士的家庭!”谈及此事,纳吉德语气中充满感激和骄傲。

  如今,通过一年的学习以及对中国扶贫政策、成功经验的了解,纳吉德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才是推动减贫事业的关键。

  2015年,纳吉德依照在中国所学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在家乡开展了家禽养殖、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我们的家禽养殖场可以容纳1万多只鸡,为提高运营效率,还从中国引进了孵化机;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来驱动水泵灌溉土地,不仅能克服电力供应不足,同时还能提供清洁能源。”

  共赢

      做推动中巴合作的“桥梁”

  2017年底,纳吉德顺利完成博士学业,随后前往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任教,开启了在中国的又一多彩旅程。

巴基斯坦教授纳吉德·艾哈迈德:中国经验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更多机会_fororder_1111

纳吉德·艾哈迈德和他的学生们 受访者供图

  在湖南科技大学的课堂上,纳吉德是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教授,他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期待学生为自己、国家,甚至全人类的未来而奋斗;

  在学术界,他是学术成果丰硕的专家,立足贫困治理等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45篇,获评“爱思唯尔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

  在国际社会上,他是爱讲“中国故事”、推广“中国经验”的学者,在国际上积极推广中国环境治理、脱贫攻坚、新能源方面的经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国家通过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出身贫寒的纳吉德更加深刻理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十年间,中巴经济走廊取得丰硕成果,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开了中巴两国贸易往来新局面。

  纳吉德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巴基斯坦“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不仅促进了巴基斯坦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更改善了当地民生和基础设施,升级了能源设施,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巴基斯坦民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中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热情。”纳吉德说,期待在未来,他能以自身为“桥梁”,促进中巴经济往来,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多积极贡献。(文 曹菲 李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