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湖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发布会 多个单位负责人就改革共话落实举措
2024-09-29 19:12: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芳森责编:李胜兰

  “文件起草经历了调查研究、对标学习、明确思路、草拟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六个阶段。”

  “文件除引言和结束语,共13个部分、1.6万余字,重点把握五个‘突出’:即突出全面对标、突出问题导向、突出人民至上、突出系统集成、突出制度建设等。”

  ……

  9月27日晚,中共湖南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7日上午刚在长沙开幕的中共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概况和主要成果。

湖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发布会  多个单位负责人就改革共话落实举措

新闻发布会现场 供图 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

  上述提到的文件,指的就是《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新闻发布会透露,湖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最大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决定》。该《决定》逐条逐项细化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做到了不偏向、不漏项,确保党中央有部署、湖南有行动。

  参加全会的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决定》政治站位高、部署谋划准、结合实际紧、改革举措实,是一个彰显初心、提振信心、凝聚民心、鼓舞人心的好文件。

  对于下一阶段如何落实全会精神,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等单位负责人就改革共话落实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决定》采取“1+1”主副贯通模式

  《决定》的起草工作,湖南省委坚持调研开路,按照点面结合的要求将调研贯穿了全过程。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改革办主任秦国文介绍,针对各方面反馈的358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作出216处修改,形成全会文件讨论稿。

  “什么问题突出,改革就指向哪里,尤其突出人民至上。”秦国文透露,按照“中央有要求、湖南有需求、工作有共识、近期可见效”原则,《决定》围绕解决突出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由省领导领衔,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以重点问题突破带动改革全面落实,让改革成果真正顺应民心、惠及民生。

  在湖南省委政研室主任单铸飞看来,《决定》鲜明的特点,就是更加突出系统集成,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

  单铸飞说,在改革内容上,《决定》既对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又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而且明确了第一批重点推进的12项改革事项;在改革目标上,《决定》明确了2026年、2029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次关系、先后顺序、推进节奏十分清晰。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采取了‘1+1’主副贯通的模式,‘主’就是《决定》的正文,管长远、管全局;‘副’就是附件,即第一批12项重点改革事项,管当前、管落点。”湖南省委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梁仲表示,《决定》重点推进的改革事项,体现了四个特点:高站位、湖南篇、改革味、民本情。

  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近年来,湖南加快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湖南有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中小特色产业集群、72个单项冠军进入“国家队”,排在全国前列。

  “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卫安表示,下一步将以三大标志性工程为引领,做好“三个深度融合”,即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新机制,以数字技术赋能百业千行万企;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新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

  去年以来,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仅一年多新增866家研发机构,展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强大威力和巨大潜力。

  “《决定》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进行专章部署,明确了系列改革措施。”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说。

  李志坚表示,该厅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湖南将建立高校及学科设置优化调整机制,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支撑主导产业学科专业建设计划、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发展计划;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湖南将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投入机制;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湖南将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同时以“1+2”国家实验室体系、“4+4科创工程”、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科学城为重要载体,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承接项目,以项目催生成果,对重点人才引进、培养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

  作为全国对非经贸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湖南进出口额连续保持中西部第一。如何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再突破、再提升,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认为,下一步他们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与国际接轨,构建更加透明、更加稳定、更有预期的制度环境,推动湖南由“内陆的腹地”向“开放的高地”转变;同时深化“十大伙伴行动”,实现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并在非洲建设海外仓,推动在非洲端和湖南端建设中非经贸产业园,力争三年之内使对非经贸企业新增一千家。

  “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推动‘软环境’的优化和‘硬环境’的改善是我们永恒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沈裕谋的诀窍是做好“加减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在负面清单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以吸引更多的外商和外资投资湖南、深耕湖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此次湖南省委全会《决定》中,均提到了文化和科技融合。据了解,近年来,湖南通过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机制,已取得明显成效。

  湖南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卿立新表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有利于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催生文化发展新动能。这次省委全会《决定》进行重点部署,下一步将以马栏山文创园为核心,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壮大文化领域科技力量,创建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音视频、动漫产业、内容电商等文化业态,打造音视频装备领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同时,湖南将构建特色国际传播体系,实施“芒果出海”行动、芒果TV国际App“倍增计划”、“湖南文化走向世界”计划等,让湖湘文化“湘”飘万里。此外,将强化政策保障支持,深化影视剧、微短剧等审批便利化改革,设立马栏山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全球文化科技企业来湘创新创业。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表述。作为教育大省,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表示,他们将着力实施“五个一批”:整合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整合优化一批同质化高校,整合优化一批师范类院校,整合优化一批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源,整合优化一批独立学院资源。在省属高校中遴选一批高水平的本科大学和高职院校,给予重点支持,并且引导高校差异化发展,在不同的赛道努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完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大力推进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建设年轻人友好省份……”湖南本次出台的《决定》中,这些表述特别亮眼。

  “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有助于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一口气用了三个“有助于”和一个“有利于”来表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李永军表示,他们将全面落实湖南省委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七个一”行动的总体部署,落实改革举措,用心用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大学生来湖南创业发展,其中,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的最低标准提高到1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提高到30万元,合伙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提高到400万元。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美丽湖南,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群表示,此次省委全会审议通过深化改革的《决定》,专章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既讲“普通话”又讲“湖南话”,必将为推进美丽湖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他们将着重从落实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健全完善“守护好一江碧水”体制机制发力。

  刘群说,在健全完善“守护好一江碧水”体制机制方面,湖南将构建“一江一湖四水”上下游贯通一体的治理体系,与周边省份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重点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健全园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和监管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事实上,涉及的各项改革远不止这些。在《决定》中,共提出了13个方面300多项改革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对《决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建立台账,推动改革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上下一体、左右协同、内外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对于重点推进改革事项,由省领导领衔,先试点,再铺开,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确保落地见效。”梁仲说。(文 李俊杰 周雨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