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长株潭作为一座特大城市一体打造 2025年三市将共同推动126项重点合作事项
12月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六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新闻发布会在湘潭举行。会议明确,围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聚焦“同城化”和“高质量”,将长株潭作为一座特大城市一体打造。
会议发布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五届联席会议行动计划任务推进情况、2025年长株潭重点合作事项以及签约文本相关情况。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阳望平,湘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新华回答了记者提问。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六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交通互联服务共享,“好邻居”成“一家人”
每天早晨,家住长沙的杨女士乘坐城际铁路到株洲上班,打开长沙地铁APP,“滴”的一声扫码,便可在城铁和地铁间方便换乘。今年10月18日起,长株潭城际铁路与地铁票制融通,让三市间的公交通勤更加便利。
杨女士的女儿小蕾在湖南科技大学上大学。自从今年11月22日,长沙至湘潭城际站点巴士开通,小蕾便成了第一批乘客。“巴士在学校东门口就有一站,从湘潭回长沙更方便了!”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2024年,长株潭三市持续织密融城干道、加快建设轨道交通,7条融城干道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长沙新韶山南路-湘潭昭山大道等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S1号线实现地铁化运营,长沙白庭路-湘潭银盖路等融城干道建设顺利推进。
公共服务共享,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和热切期盼。
如今,株潭两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每年分别推荐5名重点人才子女到长沙公办学校就读,并可按长沙户籍人口参加中考及高考。
长株潭16家三级甲等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三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电子健康卡“一卡通”就医。
省政府下放长株潭地区2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能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三市依托“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共同打造“长株潭服务专区”,18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实施长株潭文旅融合惠民项目,相互推介文旅资源,让“好邻居”变成“一家人”。
57项任务已完成,3项任务持续推进
交通互联更加通畅、服务共享更加便民,让三市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记者了解到,第五届长株潭一体化市委书记联席会议以来,三市共同推动了产业创新协力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四个方面60项合作事项。其中,57项合作事项已完成既定目标任务,3项任务正在持续推进。
在产业协同方面,坚持对内互济、对外抱团,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相互配套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近万家。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科创协作方面,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为抓手,共建湘江科教走廊,打破地域壁垒,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深度合作交流。
在生态共治方面,协同推动《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出台实施,共同开展长株潭萍大气污染协同立法,湘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二类,长株潭蓝天更蓝、绿心更绿、碧水更清。
2025年共同推动126项重点合作事项
根据《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明年,长株潭三市将按照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以落实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为重点,共同推动126项重点合作事项。
在推进重大项目方面,将围绕“一厅一道一园一廊四张网”开展43项任务。“一厅”即在长株潭三市交界点及周边构建湖湘绿厅;“一道”是在长株潭生态绿心全域建设多功能复合绿道网络体系;“一园”指创建长株潭绿心国家植物园;“一廊”即沿湘江科教走廊,布局建设湖南高等研究院、湘江科技创新院、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完成湖南大学科创港等12项重大项目和事项;“四张网”包括地上交通网、地下排水网、云上算力网、社会民生网,计划实施长沙绕城高速扩容提质工程、长株潭中心城区突出内涝点整治工程、长株潭算力提质工程、“六医联动”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等28个重大项目和事项。
在深化重大改革方面,将围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市场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排水一体化、民生制度等六方面开展57项任务。
在落实重大政策方面,将围绕落实产业规划引导、统筹重大要素保障、统筹园区合作共建、统筹应用场景扩展、统筹营商环境优化等六方面开展26项任务。
发布会介绍,今年10月,长株潭三市市委宣传部签订了文化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本次联席会上三市各职能部门、园区、企业间共同签署合作协议11个,涉及国土空间规划、大气防治、公平竞争审查、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商务经济开放、森林防火、数据共享等领域。另外,长株潭三市发改委与萍乡市发改委共同签署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协议。韶山市政府与萍乡市安源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