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1.4万亿斤“中国粮”,湖南如何多作贡献
2025-03-07 11:40:23来源:湖南日报编辑:李媛责编:尹红燕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写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2024年湖南粮食产量创近9年新高,水稻面积、产量居全国第1位。2025年,湖南如何稳中有进,再多贡献一点?

  抓粮食生产,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是核心。3月6日,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龚志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湖南将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新打法,既要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湖南的粮食生产目标,又要明显提高种粮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稳面积,关键是稳双季稻,同时还要向园地要粮。

  纵观全省7150万亩的粮食面积目标,其中八成以上是水稻。稳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稳水稻,稳水稻的关键在双季稻,稳双季稻的关键在早稻。

  秧好一半稻。近日,记者在全省多地看到,集中育秧大棚建设正在火热进行。龚志明说,今年春耕生产之前,全省将建成育秧设施1800万平方米,早稻集中育秧达1350万亩以上,确保完成早稻播种面积1800万亩以上。

  对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湖南来说,现阶段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探寻粮食面积增长的新路径。比如,今年重点在利用园地扩种旱粮上挖潜,计划推广柑橘标准果园套种大豆100万亩。

  方案一出,各地反应很积极。张家界市永定区农业农村部门迅速摸底,至少有1万亩柑橘套种大豆的种植意愿,区财政拿出400万元来激励推动。

  永定区阳湖坪街道陵阳村种粮大户李文仲说,套种大豆可以减少柑橘除草成本、化肥用量,每亩柑橘园至少多收200余斤大豆,效益看得见。

   ——提单产,从示范片拓展到全域,打出一套技术“组合拳”。

  在粮食有效播种面积逼近极限的情况下,提单产成为主攻方向。

  “提单产,要从示范片拓展到全域。”龚志明说,今年湖南有38个全国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涵盖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

  全域单产提升,如何提?

  藏粮于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研究提出一套“六增两控”的技术打法,通过采取精选良种、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水肥耦合、一喷多促、冬种绿肥等6个增产措施,以及绿色植保、机收减损2个控损措施,在全省大面积集成推广这套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紧抓关键技术,单产提升效果很明显。龚志明举例,通过机插机抛实现合理密植,每亩可增加基本苗5000蔸,单产可提升10%以上。今年,全省将实施机插机抛作业补贴1000万亩。

  再比如,减损也能提单产。据统计,我国三种主粮作物的收获平均损失率为4.09%。“如果尽量减少这部分损失,也能增加不少粮食。”龚志明说,今年将大力推广标准化机收技术,力争将水稻收获环节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全域提单产,不少县市区已提前谋划。

  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全域18.8万亩水稻单产提升有了“硬核支撑”。屈原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亚军说,省农科院给区里制定了“VIP”全套单产提升技术方案。

  3月6日一大早,省农科院的4位专家就赶到屈原管理区河市镇,给全镇种粮大户、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早稻单产提升及育秧技术培训。

  2024年,屈原管理区全域水稻平均单产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屈原管理区计划每亩水稻增产100斤,减肥减药10%,增收100元。

    ——优品质,发展“早专晚优”模式,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

  为推动解决湖南“稻强米弱”问题,今年湖南将大力发展“早专晚优”模式。龚志明说,今年将推广用于制作米粉的加工专用型早稻800万亩以上,高端优质晚稻1750万亩以上。

  随着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湖南还将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300万亩。

  今年,湖南将启动建设“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大力发展“一企一片一种”订单生产,推动适销对路的优势品种规模化种植,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实施“优质湘米工程”提档升级,持续打造“洞庭香米”“湖南米粉”等省级公用品牌,以及“南县稻虾米”等特色品牌,加快推动“湘米出湘”,多举措推进湖南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