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以先进标准引领"中国制造"华丽转身

2016-09-07 10:49:0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消息:据光明网消息:消费品质量一头关乎产业,一头牵着民生。国务院常务会议24日提出,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26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围绕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的相关情况,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0年实现定性和定量两类目标

  长期以来,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不佳一直是国产消费品的软肋,甚至连中国产的马桶盖、圆珠笔、菜刀等日常必需品都显得有些“技不如人”。

  “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国内消费信心不足,是制约国内消费增长的四大掣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外流。”田世宏指出。

  眼下,中国消费品市场正掀起一场“品质革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的华丽转身,质检总局近期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围绕质量问题突出、消费需求旺盛和产业发展重点的一般消费品领域,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等重点领域标准和质量提升。

  规划以5年为周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定性和定量两类目标:定性目标方面,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定量目标方面,实现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以及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

  消费品供需错配亟待破解

  “一些消费者跑到国外去购买国内能大量生产的消费品,反映了国内制造业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错配,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势在必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剑波认为。

  “针对12个重点消费品领域,我们与770多项国际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逐一进行了比较,涉及3800多项技术指标。”田世宏表示,从这3800多项技术指标对比来看,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中有3000项左右技术指标与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都能保持一致性,占比为79%;一部分消费品的安全指标比国外略高,比如在储水式电热水器的防电墙要求、电压力锅和豆浆机等液态加热器的安全要求、纸质品的卫生要求等方面,我国甚至领先于国际标准;再比如以烟花爆竹为代表的传统优势领域,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

  据统计,我国现有消费者国家标准和已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有80%以上,消费品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十二五”期间增加1.8个百分点。

  “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仍需向国际标准看齐。以化学物质的限量安全要求为例,国外更多的是依靠技术法规重点建立跨领域或者全产业链的通用技术要求,而我们仅把重点放在具体产品的化学安全要求上,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田世宏表示。

  多措并举激发企业提质内在动力

  市场上产品琳琅满目,如何挑选优质产品,是一件令消费者非常头疼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价格竞争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旋律,质次价廉甚至以次充好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极大地挫伤了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标准化和质量主体的作用,规划也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激发企业提升标准和质量的内生动力。”田世宏表示,对于那些具备较强科技转化能力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帮助其快速发展,“这些企业能够制定先进标准和实施先进标准,以标准创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满足市场消费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要建立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制度。田世宏表示,一方面,要推动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同时,提高企业标准化信息的透明程度;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这些公开的标准进行评估,规范制定和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满足市场对消费品质量标准信息的知晓度,从而更好地引导消费者更多地选择“质优价优”的产品。(记者:邱玥)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