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云南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云南自贸区
承压而上 稳中见韧 云南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解码
2022-04-27 13:37:44来源:云南日报编辑:张科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承压而上 稳中见韧——我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解码

  4月21日,云南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66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逐季回落趋势得到扭转,主要经济指标符合或好于预期。

  与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疫情防控任务更为艰巨。在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经济下行压力之下,5.3%的经济增速实属难能可贵。这样一份“开门稳”“开门红”的成绩单,亮眼提气,令人振奋。

  来之不易的5.3%,凝聚着全省上下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抓经济工作的精气神;来之不易的5.3%,更加表明“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全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格局正加快构建。

  稳中求进 经济韧性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面对新挑战、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省委、省政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外传”高标准、严要求,我省迅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及时实现“动态清零”,省内未发生大规模反弹,未出现病例向省外扩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立足实际,开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全力打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等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三张清单”周调度,努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重大项目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我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一招,一季度,全省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343个、实际完成投资162.7亿元;新入库项目较去年同期增长54.3%。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同期23.7%的高增速基础上实现12.7%的较高增长,其中,能源投资增长80%,水利投资增长42.8%;3月当月完成投资额创历史新高,为全省经济“开门红”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实践中,我省全面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针对脱贫人口低收入家庭制定实施“一户一策”增收方案。坚持就业优先,加强对困难行业就业形势监测,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重点工作。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65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0元、增长6.1%,快于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全省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良好态势。在2021年同期增长15.3%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增长,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出现积极变化,在疫情防控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就业保持稳定。特别是与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疫情防控任务更为艰巨,但2020年一季度负增长的主要经济指标在今年均表现良好,充分表明了我省经济韧性明显增强、内生动能明显增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陆晓龙介绍。

  难中求进 内生动能显著提升

  一季度,从国内看,新冠肺炎疫情点多、面广、多发,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从全球看,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快速上涨,推高国内原材料价格,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如何稳中求进,难中求进,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能力。

  以好作风开新局,以高效能促发展。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作风上来一次大转变,在工作效能上来一次大提升。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大力实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抢抓碳达峰碳中和、中老铁路通车等机遇,深度挖掘比较优势,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聚焦产业强省目标,我省加快编制产业强省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按照“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配套政策、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

  一季度,高原特色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平稳,特色农业量效齐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工业“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3.8%,产业投资增长30.9%。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招商,州市和省级部门“一把手”带队招商,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或加快建设。一季度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9.2%,其中,工业引资同比增长47%。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净增“四上”企业663户,净增市场主体10.6万户、增长18.2%,净增量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末工业企业总数达5.66万户,同比增长9.42%。其中,有5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7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1000户省级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有6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应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字塔’培育体系已经形成。”省工信厅副厅长陈钟耕说。

  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云南与东盟国家有天然接壤的开放优势,与RCEP成员国有长久的合作基础。通过制定实施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云南深化与东盟、欧盟等经贸合作。今年以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抢抓中老铁路通车新机遇,云南把“通道经济”转变为“落地经济”。截至4月17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48.24万人次,运输货物239.7万吨,呈现客货运输两旺态势。为服务两国民众便捷高效出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量到质,由形到势,新动能快速增长,是一季度的亮点也是未来发力点。

  干中求进 瞄准目标行稳致远

  一季度,曲靖市实现生产总值790.2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增速3.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GDP增速领跑全省。

  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战术上抓落实干实事。今年以来,曲靖市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依托曲靖制造业体系优势、规模优势和部分行业先发优势,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

  曲靖市副市长吴静介绍,围绕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对曲靖“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的定位,曲靖市深入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系统谋划了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动能不断释放。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1.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随着曲靖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企业中形成了良好的“曲靖口碑”,吸引了德方纳米、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等企业把曲靖作为其最重要的投资地,连续实施多期项目投资。

  玉溪市经济发展的“成绩单”同样可圈可点。玉溪市常务副市长李朝伟介绍,一季度,玉溪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实现“开门稳”。

  在吃透市情的基础上,玉溪市依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工业基础较好、区位资源良好,创新发展条件较好的优势,找准玉溪产业结构不优、附加值不高,新兴支柱产业支撑培育不够的短板弱项,确定了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思路。成立了10个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并实体化运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电池、卷烟配套、绿色钢铁3个千亿级和生物医药、有色稀贵、绿色食品、绿色建材、新能源电力装备、数控机床、数字产品制造7个百亿级产业。一季度,全市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76个、总投资325亿元。

  成绩来之不易,目标催人奋进。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狠抓发展,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氛围日益浓厚,将乘势而上冲刺全年奋斗目标。

  专家分析认为,当前,我省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发展的比较优势加快释放,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国家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红利正在加快兑现。另一方面,我省潜在优势正在加快转化为发展动能。对外开放红利加快释放,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为大通道、大物流、大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年内将陆续投产,电力保障加快改善,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集群化发展态势良好。只有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挑战,才能把握好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全省上下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稳中求进、难中求进、干中求进,把潜力转化为动力、把潜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云南日报记者 胡晓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